最 好
作者:陈晓君
露珠刚好滴落在草叶上 泛着光芒
一丛芦苇不加节制地绿起来
最好有微醺的阳光溜进木窗
落在我的睫毛上
最好修篱种菊 养一群安居的鸟雀
养鸟雀吃不掉的静谧
最好田园喧哗 豆角和茄子谈笑风生
西红柿和胡萝卜争红了脸
最好山坡喜欢倾斜 溪流喜欢弯曲
草木自由生长
最好庭院有一架秋千 一只鸟
停在爬山虎掩映的围墙上 一起停下的
还有时光
这时 你轻扣柴扉
身上落满清尘与鸟鸣
选自《中国新诗·最美情诗卷》,北京:线装书局

最 好
作者:陈晓君
露珠刚好滴落在草叶上 泛着光芒
一丛芦苇不加节制地绿起来
最好有微醺的阳光溜进木窗
落在我的睫毛上
最好修篱种菊 养一群安居的鸟雀
养鸟雀吃不掉的静谧
最好田园喧哗 豆角和茄子谈笑风生
西红柿和胡萝卜争红了脸
最好山坡喜欢倾斜 溪流喜欢弯曲
草木自由生长
最好庭院有一架秋千 一只鸟
停在爬山虎掩映的围墙上 一起停下的
还有时光
这时 你轻扣柴扉
身上落满清尘与鸟鸣
选自《中国新诗·最美情诗卷》,北京:线装书局
宋太祖赵匡胤还是个青涩少年的时候,被人唤作赵大郞。他生性爱舞枪弄棒,喜欢飙车,“是个管闲事的祖宗,撞没头祸的太岁”。(《警世通言第二十一卷《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冯梦龙著)。有次他闯了大祸,逃到太原。某天,他从强盗手中救了一个叫赵京娘的少女。赵京娘家在蒲州解梁县,就是今天的山西运城永济市。从太原到永济,今天走高速公路大约400多公里。由于担心美女一个人回家不安全,赵大郎干脆好事做到底,决定当一回护花使者,送京娘回家。
继续阅读戏说赵匡胤近来上网闲逛,得知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要搬上银幕,一下触动了我的神经。再度找出久违的小说(算算有十几年了),开篇那熟悉的文字映入眼帘,内心深处的悸动一阵阵袭来。渡边彻因为听到披头士《挪威的森林》而伤感莫名,我则是因为重读《挪威的森林》而感伤莫名。 继续阅读闻《挪威的森林》将搬上银幕
站在独立钟前,我忽然想起,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华盛顿蓄奴屋遗址。蓄奴屋的西北角,距离自由之钟正门不足5英尺。这是我在2007年7月5日《南方周末》读到的新闻,报道是记者在采访美国历史学家、律师的基础上写成的。 继续阅读奴隶主 将军 总统—费城随笔之三
在争吵和妥协中,费城制宪会议通过了这部大多数人不满意但又都能接受的宪法。华盛顿曾说过,这部宪法能管二十年,就不错了。谁承想这部宪法恩泽绵远,至今仍操纵着美国的政治格局,影响着美国人的政治生活。对于美国宪法,后人颇多溢美之词,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所说的,“美国宪法是人类大脑所设计的最好的制度”。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汤姆斯·弗里德曼认为,美利坚民族对宪政法治的信仰是美国强大的关键。美国真正强大的力量在于,“我们所继承的良好的法律与制度体系-有人说,这是一种由天才们设计,使蠢才们可以运作的体系”。有人可能会这么想,既然美国宪法这么“完美”,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移植过来呢?殊不知,宪法的制定、民主制度的构建可不象操作电脑中的文件,按一下“复制”、“粘贴”快捷键就可以搞定的。美国宪法以及宪政制度,是独立宫中的政治精英在吸收欧洲政治思想精华,借鉴欧洲各国历史和现实的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北美大陆的现实情况而建立起来的。让我们就从费城出发,回溯历史长河,从中找出美国宪法和民主制度的基因密码。 继续阅读民主 共和 国情—费城随笔之二
在淅淅沥沥的冬雨中,我伫立在费城第六大街上,望着那座神往已久的独立宫。那是一座普通的两层红砖楼房,楼房连接着一座乳白色的塔楼,塔楼上镶嵌着大时钟。1776年7月8日,伴随着塔楼顶上的独立钟声,《独立宣言》公诸于世。独立宫的两翼是两座小红砖楼,东面小楼是殖民地时期的宾夕法尼亚州法庭,西面小楼则是第二次大陆会议及制宪会议的会址。在繁华的闹市中,这片被称作“美国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平方英里(America’s most historic mile)”似乎格外安静,空气也似乎变得凝重。在四周高楼的包围中,历尽沧桑的独立宫显得安详平和,它蕴藏着一种伟大的力量,透露出不凡的气度。
继续阅读规则 理性 妥协—费城随笔之一这是马克思的第1篇政论,约2万字,写于1842年1月初至1月底或2月初,发表于1843年《德国现代哲学和政论界轶文集》第1卷,署名“莱茵省一居民”。 继续阅读《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