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三 宜兰县

  宜兰县地处台湾东北,三面环山,东临太平洋,沿海一带是兰阳平原,兰阳溪自西向东,将兰阳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1945年台湾光复后,宜兰地区划归台北县管辖,1950年分治设县。

  早先宜兰政界人士以溪北、溪南相区隔,溪北以宜兰市为中心,溪南以罗东镇为首。溪北、溪南围绕着政治、经济资源和利益的分配如县治所在地、东西横贯公路宜兰支线的出口、“县长”与“议会”正副“议长”的人事安排等问题争得不亦乐乎。60年代后,宜兰逐渐形成了超越地域界限的利益团体,但溪北、溪南的分野还未完全消除,在国民党主政时期,在“县长”、“议长”人选问题上,采取轮流更替的作法。如果“县长”是溪北人,那么“议长”便由溪南人担任,反之亦然。

“兄弟档”后继乏人

  1960年,宜兰县“议长”林才添当选“县长”,他与罗文堂、许文政等结合,组成了林派。四年后,县“议长”陈进东由“议会”入主“县政府”,连任第五、六届“县长”,在即将卸任之际,他支持县“议长”邱永聪与许文政竞争国民党“县长”候选人提名。以林才添为首的林派与以陈进东为首的陈派在宜兰地方政治舞台登场,打破了宜兰县地方派系溪北、溪南的地域界限。因为林才添与罗文堂、许文政是溪北人、溪南人的结合,陈进东和邱永聪同样也是溪北人、溪南人的结合。

  林派首领林才添后来不问政事,派系实权为罗文堂、许文政二人掌握,林派换旗,变成罗许派,因为许文政在政坛上的表现更为活跃些,所以罗许派又称作许派。陈派和许派除在“乡长”、“镇长”、“市长”中培养自己的队伍外,陈派主要在水利会系统发展,而许派则深入农会系统。

  宜兰县地方派系的领导层有几个共同点:一是派系领导人都是“兄弟档”,陈进东、陈进富(前“国大代表”)兄弟共同把持陈派,罗文堂、许文政姓氏不同,但两人是亲兄弟。二是两个派系都以医院为活动据点。陈进东是执业医师,开设了大同医院;罗文堂兄弟拥有罗东博爱医院。

  陈派在陈进东主持县政期间,实力大增,陈进东离职后,没有接受当局安排,出任“省政府委员”或“厅长”、“处长”,陈家势力发展受阻。

陳進東摄于1964年

  罗文堂、许文政以经营博爱医院起家,两人凭借医院雄厚的财力,在历次选举中,对各选区的某些特定候选人提供财务上的支持,先在基层建立人脉。在有计划地扩张势力范围之后,他们亲自出马,角逐权位。罗文堂后来当上“国大代表”,许文政连任两届县“议长”后,出任“监察委员”,罗许两兄弟在宜兰政界的活动能量和气势大大超过陈派。许文政在博爱医院旁建了一栋楼,宜兰人称之为宜兰的“白宫”,楼内经常是高朋满座。每逢选举,来往人员更是络绎不绝。国民党县党部的辅选会议也常常在这里举行,因此,有人戏称博爱医院为“博爱党部”,由此可见许派权势之旺。第十二届“县议会”许派天下,“议长”罗国雄是罗文堂之子,“副议长”林荣星也是许派的人。1991年底,许派把黄义联、尤松雄送进“国民大会”。

  陈派、许派得势时,控制了宜兰大大小小的选举,因此想走仕途的人都要投靠其中一派,才能在宜兰站得住脚。这些年来,两派声势已大不如前。两派老一代领导者都相继引退居幕后,而两派目前还未培养出足以接棒的接班人,同样面临着后继乏人的问题。陈派掌门人陈进富表示他的两儿子都没有兴趣从政。1989年他支持林聪明、林明政分别竞选“立委”、“省议员”,林聪明当选,三年后再度进入“立法院”。林明政则败给卢逸峰,三年后病故。

  罗许派先是有意培养罗国雄。1989年,许文政之子、博爱医院副院长许国文与林聪明竞争国民党“立委”候选人提名,许国文在党内初选时获得第一高票,但国民党宜兰县党部为了压制罗许派,同时提名许国文和林聪明,而林聪明也允诺只选一次,结果林聪明上榜。1992年二届“立委”选举时,旧事重演,罗许派与地方党部再度交恶。许文政在儿子参选“立委”落选后即表明不介入政治。次年。罗国雄也因为许文政的消极态度放弃争取连任县“议员”,罗许派推出第二代传承派系力量的计划受挫。

卢逸峰官司缠身

  宜兰县除了两大派系之外,第七、八届“县长”李凤鸣、前增额“立委”林坤钟等人尝试建立“第三势力”,但都不成气候。近些年,“省议员”卢逸峰逐渐形成了一股新兴势力。

  卢逸峰的祖父卢缵祥是宜兰县第一任“县长”,后来担任“省政府委员”,卢  祥在花莲县、宜兰县交界处申请开采了不少矿区,这些矿区一部分出售给信大水泥公司经营,剩下的矿区,据说每天进帐都是六位数。卢氏家族人脉众多,卢逸峰把从政当作经营企业,他常动员父母、舅舅、姨丈等亲友,积极插手地方大小事务。在每个乡镇,都有卢逸峰服务处的人员专门为民众服务。卢逸峰在各乡、镇、市都有结拜兄弟,他舍得花钱,下功夫,厚植政治资本,建立了自己的派系力量。1991年,他支持的张琼文当选二届“国大代表”。1994年底,在弊案缠身的情况下,他仍凭借着家族势力和平日积累的政治资源,连任“省议员”。

  卢逸峰前些年风头甚健,这几年却是流年不利,官司缠身。1994年8月,卢逸峰与绰号“美浓吴”的吴京遂等筹组长江投资公司,共同炒作福昌纺织电子公司的股票,在连续33个交易日中,将福昌公司的股价从每股28元炒至每股60.5元。9月底,“法务部调查局”约谈吴京遂,经追查,查出卢逸峰是此案的幕后金主之一。1995年5月,“台湾地方法院”依违反“证券交易法”罪判处卢逸峰一年徒刑,缓刑四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差不多在炒作股票案发生的同时,卢逸峰又陷入经济纠纷。1994年9月,卢逸峰担任丽正电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此时,有一笔资金因“美浓吴”案而被套牢。为了拉抬丽正公司的股价,他找了数十位朋友借钱,说是合伙投资,并约定次年3、4月间结算。然而,台湾股市一直不景气,卢逸峰财务吃紧。还钱期限已过去了,卢逸峰却不知去向。这时外传卢逸峰的资金被拐跑了不少,卢逸峰卷款潜逃。合伙人在气愤之余,集体到卢宅门投掷鸡蛋,以示抗议。

  隔了两年,卢逸峰又卷入一场官司。卢逸峰于1991年出任好友开设的欣广、香榭两家公司的董事长。他明知公司所有的四层楼房已经抵押,不足担保债权,却仍以“省议员”的身份,在台湾银行前总经理卜正明的帮助下,向台湾银行大安分行超贷3.8亿元新台币,部分资金用来炒作丽正股票。由于无力偿还,这笔贷款最终成了台湾银行的巨额呆账。台北“地方检察署”于1997年8月依渎职职将卢逸峰提出公诉,求刑九年。

  除经济官司外,卢逸峰还涉入一桩政治官司。1994年,“省议会”举行“议长”选举。不久,“副议长”杨文欣被控贿选。11月,桃园“地方法院”判处杨文欣等无罪,卢逸峰等人被判受贿罪,被判处一年六个月徒刑。1998年1月,台湾“高等法院”判决杨文欣等15“省议员”包括卢逸峰无罪。

民进党固守一隅

  从1980年无党籍人士陈定南当选宜兰县“县长”起,直至今日,宜兰县连续18年由非国民党人主持县政,党外人士以及后来的民进党在宜兰县的政绩和实力使宜兰成为国民党在历次选战中难以克复的堡垒。

  民进党在宜兰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郭雨新,郭雨新是宜兰县党外势力的开山始祖,他连任五届“省议员”。此后,宜兰党外势力一分为二,分别以黄煌雄和陈定南为首。

  民进党兴起后,林义雄、游锡堃相继成为宜兰县民进党势力的龙头。黄煌雄在民进党内有自己的黄系班底,他先后于1980年、1992年当选“立委”。1989年他与游锡   、刘守成被民进党提名分别参选“立委”、“县长”、“省议员”,声称是“铁三角阵容”。当时已任满二届“县长”的陈定南以无党籍身份参选“立委”。由于陈定南政绩卓着,普遍获得肯定,游锡堃和刘守成遂向他靠拢,另组“金三角阵容”。

陈定南曾任宜兰县第九、十届“县长”,游锡堃曾任第十一、十二届“县长”,两人治县的政见都是以环保、观光、文化立县。陈定南是台湾政坛上一位特立独行的人物。他是台湾党外运动的前辈,但他一直不加入民进党。他在宜兰“县长”任内,整治冬山河,建设罗东运动公园等,等等,创造了所谓的“宜兰经验”。在1994年“省长”选举前,陈定南加入民进党,因为他形象清新,治理宜兰县有政绩,行政经验丰富,资历老,被民进党推为“省长”候选人,与国民党的大内高手宋楚瑜展开决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