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要怎么看(2010年5月)

前天讲《三国》要怎么拍,今天讲讲《三国》怎么看。

5月2日,《三国》开播,满怀期待开看,前面两集实在看不下去。昨晚闲来无事,再看三国,天啦,都第九、十集了,还在连环计中打转。今晚又看了两集。这两天都没有从头看起,是从中间看起。

不过,这两天的剧集还算可以看得下去,为什么头两集和这几集水平差这么多呢?原因无他,头两集胡编乱造加上粗制滥造(第三集到第八集没看,不敢评论),第九集到第十二集基本上对《三国演义》没有什么大的改动,编导没有改得太离谱。

那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如果照着《三国演义》拍,那就好看;如果编导作一些改编,那就没法看了。话当然不能这么说。

其实,我们不反对《三国演义》进行改编,但要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前提下,要摒弃浮躁、功利的创作心态进行改编。三国在某些地方的改动还是值得肯定的,或者说无碍大局的,比如把陈宫辅佐吕布时间提前了,删去黄巾军起义情节,等等。但是一些重要情节的改编破绽百出,惨不忍睹。可见,艺高人胆大,有时让人感到可怕,如果艺不高人胆又大,那就更可怕了。

因此,问题不在于能不能改编,不管原著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可以进行改编、演绎、再创作。关键在三点:

一是改编要保留原著的精、气、神,尊刘抑曹也好,尊曹抑刘也好,都要反映三国这个豪杰辈出的英雄时代,展现纵横捭阖、挥斥方遒的群雄风貌,体现波澜壮阔的时代气势。

二是创作心态要正确,不要单纯为了迎合观众,想怎么才能赚个盆满钵满,就没边没际地编,或者自以为是,仗着一点小聪明,加上对历史肤浅的理解和感悟,由着自己的性子编,胡乱添油加醋,那样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

三是你要大动原著也行,但编导要有实力和文化功底。少年时看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鹿鼎记,看着看着有时竟然犯傻――是不是历史上真有也有郭靖、杨康、韦小宝啊?可见在金庸小说中,史实与文学创作的结合已臻化境,读他的小说,一些情节(当然不是武打情节)虚虚实实,真假难辩。金庸先生对历史知识的熟稔不妨碍他的挥洒自如的文学创作,而天马行空的文学想像总不会跳脱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史实。要知道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连演义都算不上,那可是九分虚构,一分史实,而他就是靠这一分史实照样把故事编排得有模有样,精彩迭出,所以,如果没有三板斧,还是老老实实地把原著还原到银屏上,这样反而不会有那么多的板砖砸来。也许顶多就一块板砖――照搬照抄原著,不算真本事。其实这也没什么,有本事你来改啊。

前些天看了一个帖子,说是《三国》剧透,什么刘备托孤不是真心实意,司马懿识穿诸葛亮空城计,孙尚香与陆逊相恋,等等,我想编导再怎么差,也不至于这么搞吧,是不是有人故意恶搞呢?刚才看了一篇报道,果然有孙尚香与陆逊相恋这个情节,额的神啊,看来将来三国的上空将是电闪雷鸣,乌云罩顶,板砖与臭鸡蛋乱飞,墨汁共乌云一色了。

个人以为,与央视版《三国演义》相比,《三国》的可取之处在于武戏,另外一些没什么乱编的剧集还是可以看的,所以一味排斥也不对,全盘否定也不对。花了那么多金子银子,总有一些些可看的东西吧。

所以,建议《三国》这样看—要挑着看。

1、预先了解详细的分集剧情,遇有雷人剧集,闪过不看;如果某些剧集对《三国演义》改动不大,可看可不看。

2、战争场面可以拣着看。

这样看就不需要带避雷针了,看看银子堆起来的战争场面,也不错。

顺便提一句,今晚有一情节,曹操正吃饭哩,曹仁送来刘备书信,曹操看都不看,就叫人猜信里写什么?

为什么三国中曹操总跟王小丫似的,动不动就在那里考人家,连吃饭都不闲着,手一扬,请回答!

然后就跟狄仁杰似的,跟你一二三四地分析。旁边人就在那里鸡啄米似的不停点头,佩服不已。

我看是编导借着曹操显摆自己,你看,我多聪明,多有智慧,我知道的东西多吧,中国历史的种种谋略都在我脑袋里呢。

我承认:你有知识,但没文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