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皇上的大坑
在故宫,随处可见红墙。高高的红墙将皇宫分隔成各个功能区和宫殿群,同时护卫着皇室的安全,也象征着森严的等级和威严的皇家气派。
在这些高墙的庇护下,皇帝权倾四海,威加海内,天下苍生生杀予夺大权操之一人之手。三宫六院,锦衣玉食,山珍海味,人间荣华富贵莫过于此。但看看历史,便会发现,皇家不尽然是花团锦簇、光鲜亮丽,除了内部成员之间的明枪暗剑之外,皇帝和他的家人也会受到臣下的坑蒙拐骗。皇宫是豪华的大坑,高墙便是坑壁。
道光皇帝在中国皇帝中是出了名的抠门。他使用的只是普通的毛笔、砚台,他还下令裁去后宫每年上百万两银子的脂粉费,规定嫔妃平时不得穿锦绣的衣服。除太后、皇帝、皇后以外,非节庆不得吃肉,每餐不过四样菜肴。衣服破了,就打上补丁再穿。皇上艰苦朴素,臣下自然紧跟,于是大臣们纷纷把新衣服作旧,要么满街找旧衣服,一时间,市面上旧衣比新衣还贵。上朝开会时,满朝文武俱着破衣烂衫,恰似开丐帮大会,连皇帝自己都觉得过了。如果从大臣的衣着装扮来看,皇帝勤俭节约作风似乎为大臣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表率,大臣们跟得也很紧,但这能从根本上解决骄奢淫逸的作风和腐败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形式主义还是无法挽救清王朝的颓败。
道光帝手下有一个大学士,叫曹振镛,特能装穷,因此和道光帝特谈得来。某天,道光帝看到曹大臣的衣服上有一个新打的补丁,便问:“爱卿啊,你打这个补丁花多少钱呐?”曹学士知道皇帝衣服上的补丁都内务府负责打的,而内务府雁过拔毛是有名的狠。为了不得罪内务府,他便往高里说,于是回奏3钱,实际上3钱都够买一条新裤子了。谁知皇帝听了,大发雷霆。原来打块补丁,内务府都是按千两银子报销的。而内务府的人也有理由,补丁要运到苏州去补,还要对花纹,算上材料费、运费,千两银子还算便宜的。面对这些头头是道的理由,道光皇帝也奈何不了,只好让后宫嫔妃学做针钱活,为皇帝打补丁。
要知道,道光帝年轻时也是英明神武的阿哥。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九月,皇帝在热河度假。200多名天理会教徒发动叛乱,攻入紫禁城,打到了隆宗门外,直逼养心殿。正在宫中的皇次子绵宁处变不惊,镇定自若,他举枪打死两名已经爬上养心门墙头的教徒,遏阻了教徒的攻势。接着,亲自指挥作战,平定了这次叛乱。后来绵宁继统大位,是为道光皇帝。饶是胆识过人如道光帝者,也要被大臣们联手坑,更不要说那些自幼长于深宫之中、没见识过市井生活的皇帝了。
光绪每天要吃4个鸡蛋,御膳房的报帐是24两白银,以致于光绪皇帝把鸡蛋当成宝贝。有一天,光绪和大臣翁同龢聊天时,问翁是否吃过鸡蛋,并郑重其事地向翁推荐这种“名贵之物”。和曹振镛一样,翁同龢心里亮堂,知道御膳房坑皇上,但又不敢捅破窗户纸,只好说家里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才用鸡蛋。
在这种自下而上单向负责且缺乏制衡、监督机制的权力体系里,封闭的层级结构为信息的流通筑起了一道道高高的宫墙,社会各个阶层都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这就为下级忽悠上级,上级再忽悠更上一级树起一座信息壁垒,为宵小之辈上下其手、闪转腾挪、播云弄雨创造了空间。“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不兑现。”坑爹不算啥,坑皇上才牛逼。只要蒙过皇帝,就是瞒过了天,此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之谓也,蒙得好,兴许还有更好的前程。
高高的宫墙,深深的坑壁。高高的宝座,深深的坑底。只要高墙不拆除,这种大忽悠的游戏还会一直玩下去,无论是谁,即便是皇帝,谁都逃不了坑人和被坑的命运。
二、寂寞冷宫
故宫还有一大片未开放的区域,据说与开放区是各占故宫的一半。
与热闹的前后三殿、东西六宫相比,这些地方空无人迹,野草丛生。
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发生在前后三殿、东西六宫的往事时,这里是否也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故事,上演过勾心斗角的戏码?或者是无声无息,随着日升月落,消失在历史的深处,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历史真相远远比文艺作品,特别是那些快餐作品生猛、酷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