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人、少年、时间及其他

前些天听闻《鸟人》是问鼎奥斯卡的热门片,就找来看,不知那天是太疲劳还是不懂欣赏,竟然看睡着了,太对不住奥斯卡的评委们了。单调的故事情节、压抑沉闷的布景、絮絮叨叨的演员,这都是看电影的障碍。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过于晦涩了点。不错,正如有人说的,这是给圈内人看的。《鸟人》全球票房7600千万美元,而在奥斯卡遭冷遇的《星际穿越》全球票房6亿2000美元。当然,票房不是评判电影艺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相对而言,《鸟人》偏于小众。另一部备受好评的《布达佩斯大饭店》,虽然叙事结构、画面构图、色调比较特别,但总觉得隔了一层,找不到共鸣点。文化背景、知识背景不同,也会影响到观影效果。对于从小就生活在欧洲之外的土地上,对茨威格不知何许人或者了解不多的人来说,怎么会看得出来这是“向逝去的世界致敬”,“寄往旧时欧洲的明信片”,从而发出会心的微笑?看来,逼格还得要再修炼。

今年奥斯卡评奖的另一部热门片《少年时代》没有捧回最佳影片小金人(只获最佳女配角奖),而这部电影是近3个小时的琐事流水帐,没有戏剧性,但这种题材更具“普世价值”,不论东西南北的人,都看得懂,再加上家里有一个正处在Boyhood的男孩(那吊儿郎当、晃晃悠悠的走路姿态跟男主角很相象),看着很亲切,比《鸟人》、《布达佩斯大饭店》更接地气。

影片的主人公年幼时,父母离异。跟着母亲先后和两个酒鬼后父生活。爱好摄影,摄影作品获奖帮助他上了大学。这种题材似乎可以按照滥情的励志片套路来操作,但导演平淡叙事,也不走小清新路线,而是把少年成长的历程娓娓道来,不带感情色彩,具有浓厚的纪实风格。正是这种平淡,电影显得自然、真实。随着时间的流淌,一切归于平淡。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是操弄时间的高手,《爱在》三部曲花了18年,不知这部拍了12年的电影还会不会再拍续集,比如青年时代、中年时代……。

美帝分子和天朝子民来自不同的星球。美帝少年跟着单亲母亲再嫁,融入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并不安定。大陆、台湾的青春片总是离不开苦读、考试这些情节,但在这部影片里,看不到少年苦读的情节,似乎都在玩,还和女友啪啪,这样子竟然也会上大学?!对离家上大学都要爹妈保驾护航的天朝少年而言,高中毕业驾车穿州越府上大学简直是不能想象的事。那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单亲母亲,也就是男主的妈,这边离异后带着孩子嫁人、再离婚、再嫁人、再离婚,为寻找人生的另一半反复折腾,乐此不彼,但这些不妨碍她读书、拿硕士学位、找工作、教书,很难想象这样的女子在天朝能生存得下去。相较而言,美帝少年比天朝少年更独立、成熟,美帝分子活得比天朝子民更率性、自由,也更有挑战性。当然,我们尽可以嘲笑美帝儿童不懂简单的算术,但个体教育的成败不能佐证教育体制的优劣,而学业的高下不等同于社会生存能力的强弱,也不是判断人生成败的标准。不过,话说回来,天朝社会更注重家庭建构,整个社会更稳定,当然美帝分子也有亲情,重视家庭成员的思想沟通,但更尊重个人的选择。就单个人、单个家庭而言,其命运、前途充满着不确定性。两种社会结构、文化土壤,孰优孰劣,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

很喜欢《少年时代》的海报,一个满脸稚气的小男孩躺在青草地,仰望蓝天。也许在每个父母心底,提起孩子,总是逃不掉他们的童年形象,但是,男孩女孩总是要变成少男少女,那些稚嫩可爱的形象、天真顽皮的举动己成为记忆,一去不复还,代之而来的是天天面对的种种成长的烦恼。

今年春节长假已经结束了,新的一年己经开始了——岁月催人老。

附记:《鸟人》、《布达佩斯大饭店》逼格太高,欣赏无能,于是找了一些影评。

奥斯卡观影指南:春节长假最后一天值得补上的过去一年佳片

请你爱我,但若只有一次远远不够

《鸟人》:当我们讽刺好莱坞的时候,我们讽刺什么

《鸟人》:“好”却“不好看”的电影

称霸奥斯卡的《鸟人》神在哪

《飞鸟侠》为何击败《少年时代》

《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电影是想传达什么呢?和茨威格的经历有什么关系?

走于声画艺术之中的布达佩斯大饭店

看了《布达佩斯大饭店》,谈下拍摄手法和故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