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台岛掠影

是什么造成两岸渐行渐远

最近,廖信忠先生有篇写于几年前的文章《台湾为何渐行渐远?》重新被人翻出来。文章着眼于百年来台湾人民的悲情记忆,呼吁两岸“倾听、包容及和解”。但我认为,台湾的悲情记忆可能在某一时期是两岸感情疏离的痛点,但不应成为两岸融合的障碍。除了“倾听、包容及和解”,化解两岸心结,更重要的是应当将台湾的悲情记忆置于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政治变迁的时空背景中去叙述、思考。

台湾岛对大陆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人们以前常把中国大陆版图比作一只雄鸡(完整的中国版图应含南海十段线),台湾位于雄鸡的肚脐眼位置,如果台湾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或者被别人拿走,那么雄鸡随时可能被人用刀顶着肚脐眼,搁谁都受不了,更不要说什么“第一岛链”的围堵了,因此,台湾问题的解决既是中国崛起的弹射器,也是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下大国角力的一场博弈,这是“势”。

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太平洋的狂风暴雨中,台湾仿佛是一艘被抛弃的孤舟,充满着痛苦的记忆。台湾悲情记忆的背景是近代以来祖国积贫积弱、战乱频仍而成为他人俎上鱼肉任人欺凌宰割的时势。台湾的悲情何尝不是祖国的悲情?如果仅仅局限于台湾本岛、脱离宏观的时空背景去构筑台湾的悲情记忆,就有可能滑向“台湾和中国是两个国家”、“台湾和中国互不隶属”等认识误区。

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台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独霸全球的美国掣肘、打压中国的筹码。这是当下台湾所面临的“势”。台湾历史学者徐宗懋在《李光耀的金玉良言》记录了李光耀多年以前针对两岸关系发展大势的预言。“台湾岛内有关台湾民意支持台独的民调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们并不能决定。台湾的未来是由美国和中国力量的对比,以及美国介入台海的意愿所决定的。当中国与美国的力量拉近时,美国的政策就会改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阻止两岸的统一,李登辉教导台湾人脱离中国的思想,不会改变两岸终将统一的结果,只会让台湾人在统一的过程中感到更痛苦。”“美国如果真的能够协防台湾,那很好,不过如果美国并不能协防台湾,却让台湾人相信可以,那就非常残忍了。”现在看起来,李光耀关于两岸关系发展大势的预言都正在或者将成为现实。

笔者非常赞同作者的这句话—“台湾人一大问题就是太常沉溺在自己所谓的悲情历史当中,用太多感动自我的悲情往事作为排拒他群体的理由,觉得为什么别人都不能理解台湾人的想法。”这句话直接点出了台湾悲情记忆的最根本的问题,可谓一针见血,从这点可以看出作者的视野和见识远远高于一般的台湾人。如果只有悲情记忆,而无视或者不屑于时代的宏大叙事,那就是昧于大势。不要忘了,构成了个人记忆的“山”是“时代的一粒灰”。如果有意识地操作某个群体的悲情记忆,将其导向分离、对立和仇恨,那更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

台湾不缺“用爱发电”的文痞(这些人还配不上用“文青”这个词)和鼠目寸光、狗苟蝇营的政客,缺的是如李光耀、曼德拉这些具有大格局、大视野的政治家,这也可能是民粹主义盛行下选举政治无解的悲剧。悲情叙事应当是基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从而重塑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前行的思想资源,而非煽动仇恨、分裂社会的提款机。

某公众号转载了这篇文章,文章下有不少留言。有的留言提到,新北市淡水市红毛城有9面国旗分别代表曾经管理红毛城的国家,将清、中华民国的国旗与西班牙、荷兰、日本等殖民者的国旗并列。这是“台独史观”一种形象的表达。在这种历史叙述中,台湾的主人是原住民,西班牙、荷兰、明郑、清、日本和国民党政权来了走,走了来,统统都是外来政权。台湾史观基于在地本土视野重新建立所谓“以台湾人为主体”的历史叙述,构成了“台独运动”的理论基础。如果按照“台独史观”,北美、南美诸国应该是印第安人的国家,苏格兰、夏威夷和大洋洲又该是谁的土地?“台独史观”违背了国际法中国家概念和联合国“民族自决原则”,是对国际法的挑战,将这种似是而非、不成熟的学说作为政治运动的理论基础,本身就是荒谬的,毫无合理性和正当性。台湾首先是中国人的台湾,中国人始终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主体。西班牙、荷兰的管理并未覆盖台湾全域,他们只是过客,而日本人则是殖民者。

国民党义务副秘书长蔡正元8月7日的脸书。这才是台湾历史记忆正确的打开方式,但遗憾的是这种认识目前在台湾社会不占据主流。

还有个别的留言则认可日本人在台湾的统治,言辞之间对日本人殖民统治充满了羡慕和向往。这种想法在一些台湾人中还有市场。这些人忘了“雾社事件”,忘了文中提到的日本殖民时期 “台湾人是二等公民”事实,忘了台籍慰安妇,更忘了刘铭传,忘了“十大建设”,忘了如今称雄全球的台湾半导体产业是谁打下的基础,忘了是谁将台湾打造成“亚洲四小龙”之一。退一万步说,如果台湾是台湾人的历史,难道那些为东西横贯高速公路付出血汗的大陆老兵、以孙运璇为代表的“台湾经济推手”、为台湾民主化打下基础的蒋经国就不是台湾历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他们忘了自己的祖先,那些九死一生过唐山,荜路蓝蒌、胼手胝足开发台湾的大陆移民。在某些人心中,念念不忘的只有“二·二八”,还有那些个修了几条水渠的日本人(修了水渠提高了稻米产量,给台湾人民带来什么好处?台湾生产的稻米近一半以上被运往日本,台湾人只能以地瓜果腹),实属无知、可悲和可耻。

媚日言论

台湾与大陆渐行渐远,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除了两岸民众在历史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政治制度、政治理念的分歧无疑是最大的鸿沟,但这些不应成为两岸融合的障碍。曾几何时,两岸暂时抛弃政治歧见,寻求最大的政治公约数,致力推动经贸、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两岸民众在日益密切的交往中实践“倾听、包容及和解”,然而,2016年后两岸的交流与合作进程被人为地打断了,两岸民间敌意上升,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是谁造成两岸渐行渐远。因为阻隔两岸交往,用被扭曲的悲情叙事和“台独史观”洗脑年轻人,有利于民进党营造反中、仇中氛围,借此捞取选票,巩固执政地位继续吃香喝辣。

两岸在某段特殊时期内渐行渐远并不令人担心,因为时与势有利于祖国,这种不正常的情况已违背了大势,违背了两岸统一的大势。正如作者所言,“因为‘个人’的微小呐喊总在这些后人看做‘风云’的豪迈叙事中被碾压,风一吹,烟消云灭,……。”在大势面前,任何悲情叙事、历史叙事都是苍白无力的。悲情叙事感动得了人心,但撼动不了雄心或者野心。而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虽然不能说百分百正确,但也是在某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大势不可违,人心自当挽。作者在文末提出一个问题,“浅浅的海峡,可以轻松跨越;心的距离,何时能够拉近?”武侯祠攻心联上联云:“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如何填平两岸人心鸿沟,融合两岸人心,这是一个很有意义也是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二十 台东县

台东县,俗称后同,一直是台湾比较落后的地区。在清朝以前,台东是高山族聚居的地方。康熙年间,部分汉族人开始迁移到台东。同治以后,汉人大规模移居台东。现在,台东的居民主要有高山族、闽南人、客家人、外省籍以及各族群婚配的第二代,其中以高山族内有六族,占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族群众多,再加上各地教会的潜在影响,使台东的政情更加复杂。但台东也是比较封闭的地区,是以前国民党最容易掌控的地方。

继续阅读《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二十 台东县

《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十九 花莲县

花莲县位于台湾东部,是台湾省土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县,占全省面积的八分之一。花莲县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县内没有明显的派系斗争,但族群作为另一种形式的派系,对花莲县的政治生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花莲县24万选民中,闽南人、客家人、高山族和外省籍的比例约是8:6:5:5。闽南人与客家人移民花莲县较早,人多势众,长期以来把持花莲的地方政治。闽南人的地盘在花莲市和新城、寿丰、瑞穗、光复等乡镇,客家人的势力范围主要在花莲市以及吉安、玉里、富里、凤林等乡镇。 

继续阅读《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十九 花莲县

《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十八 屏东县

1994年12月13日6时30分,从台湾屏东县潮洲镇永坤路一家住宅门前传来十几声枪响,划破了清晨的宁静。在枪声中,住宅的主人、好莱坞KTV董事长钟源峰倒在血泊中,凶手随即登上一辆小车,扬长而去。经过警方数月侦察,案情真相大白,这起凶杀案竟然是屏东县“议会议长”郑太吉策划并亲手实施的。郑太吉出身黑道,在屏东县地方派系的夹缝中左右逢源,以黑马姿态跃上屏东县政坛,他的崛起是台湾黑金势力渗透地方政治的缩影。

继续阅读《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十八 屏东县

《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十七 高雄市

高雄市是台湾南部工业重镇,外来人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长期的开发建设中,来自不同地方到高雄谋生、打拚的外地人组成了同乡会,以求得互相帮助、照应,为了维护和争取各自团体的利益,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派系。这些派系主要有台南帮、澎湖帮和后起之秀嘉义帮,他们与本地土生土长的地方派系——在地派陈、王、朱三大家族一起,共同主导高雄市地方政局走向。

继续阅读《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十七 高雄市

《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十六 高雄县

在高雄县内门乡,曾经有一段时间,乡长竟然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乡民供奉的观音也是居无定所,这种奇怪的现象是高雄县红派与白派殊死相争的产物。高雄县红派与白派在内门乡的根据地分别是内门村和观音村,哪一个派系的人当乡长,乡长就在哪一个村办公,而观音大士也只好跟着两地奔波。后来,有一个村干脆从紫竹寺香火,另建一座祖慈庙,从此,各上各的香,各敬各的神。在高雄的大社、燕巢、林园等地,红派和白派已成世仇,白派开设的商店,看不到红派人士;而红派人的商店也见不到白派人士。两派甚至严禁子女互相交往,彼此不通婚。高雄县地方派系门户界限分明,斗争惨烈,由此可见一斑。

继续阅读《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十六 高雄县

《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十四 台中县

这两天翻报纸,读到一条消息,说的是,经过十多年缠讼,台湾“最高法院”28日下午对台湾无党联盟“立委”颜清标公费花酒案作出裁决,颜清标与台中市议会议长张清堂分别判处3年6个月徒刑,褫夺公权3年,全案定谳。

公费寻欢栽跟头 台政坛传奇人物颜清标被判入狱
http://news.ifeng.com/taiwan/1/detail_2012_11/29/19637543_0.shtml
台中民代因颜清标判刑补选 蓝绿步步精算争夺
http://news.ifeng.com/taiwan/1/detail_2012_12/01/19739433_0.shtml

 想起来自己十多年前写的旧文还没有贴完,接着贴。

台中县位于台湾中部,境内山水秀丽,名胜古迹、风景区遍布各乡镇市。台中县气候宜人,冬天没有台北冷,夏天没有高雄热。这样一个集天时地利于一身的的地方,却是台湾地方派系斗争最激烈的县市之一。

继续阅读《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十四 台中县

《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十三 苗栗县

苗栗县旧称“巴利”、“猫狸”,后据谐音改为“苗栗”。苗栗正式设县是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1945年台湾光复后,苗栗曾属于新竹县管辖,1950年重新设县。

继续阅读《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十三 苗栗县

《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十二 台南市

在台湾21个县市地方派系格局中,台南市比较特别。台南市不存在长期盘踞地方的派系,也许是这个原因,国民党可以利用的政治资源有限,在野势力得到了有利的发展空间。

继续阅读《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十二 台南市

《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十一  台南县

台南县位于台湾土地最肥沃的地区—嘉南平原的西部,是台湾糖、盐产量最多的农业县,也是台湾经济比较后进的地区。台南县的地方政治势力格局先是“双峰对峙”,而后“三足鼎立”。

继续阅读《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十一  台南县

《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十 嘉义市

 
  嘉义市原在嘉义县辖下,1982年升格为“省辖市”。从那时起,国民党在嘉义市就处于在野的地位,直至今日。始终标榜无党无派的许家班雄踞嘉义市政坛,岿然不动,让国民党无可奈何。嘉义市一直是国民党的“悲情城市”。
继续阅读《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十 嘉义市

《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九 嘉义县

  1995年6月22日上午,位于嘉义县竹崎乡的台湾凉椅公司大楼前,一群头戴安全帽、手持铁锤的人气势汹汹地带着二、三十出租车和十余辆挖土机,占据了大门,准备动手拆楼。这时,警察赶到现场,阻止他们的行动,双方发生争执,场面一度紧张,这就是当时全岛关注的“秾华楼”风波的一幕。“秾华楼”就是台湾凉椅公司大楼,在台湾,几乎无人不知台湾凉椅公司的老板就是台湾政坛气势煊赫的“红顶商人”—曾振农。那是谁在太岁头上动土呢?这就要从嘉义县政坛的种种恩怨纠葛说起。

继续阅读《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九 嘉义县

《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八  云林县

  云林县是台湾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之一,地方派系“多如牛毛”,全县几乎每个乡镇都有派系存在,其中,林派、许派、廖派和福派四大派系主导了云林县的政局。云林县是早期党外政治势力的发源地之一,如今也是民进党地方派系矛盾比较突出的地方。

继续阅读《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八  云林县

《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七 南投县

早期的南投县“县长”均奉行“以和建县”的宗旨,不汲汲于经营人脉关系,卸任后即退出政坛,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南投县没有大的地方派系,也没有出现象其他县市那么激烈的派系斗争。直至八十年代,情况就改变了。

继续阅读《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七 南投县

《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六 彰化县

      历史上彰化县26个乡镇市曾被分为三个区,彰化区包括彰化市、鹿港、和美、线西等9个乡镇市、员林区含员林、溪湖、埔盐、二水、社头等9个乡镇市,北斗区则有北斗、二林、田尾、芳苑等9个乡镇。彰化县地方派系的斗争主要分为两个战场。在彰化区和员林区是红派与白派斗法,北斗区则是林派和陈派、洪派相争。

继续阅读《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六 彰化县

《酋豪纵横计 江湖恩怨情—台湾地方派系势力综览》之四 桃园县

  桃园县内有13个乡、镇、市,除复兴乡是山地乡外,其余12个乡、镇、市可分为南、北两区。北区以桃园市为中心,包括桃园市、八德乡、龟山乡、大溪镇、芦竹乡和大园乡等,居民多数是闽南人。南区以中坜市为重心,包括中坜市、平镇乡、杨梅镇、龙潭乡、新屋乡及观音乡等,居民大多是客家人。闽南人和客家人的区隔使桃园县南北两区长期对峙。陈、林、吴、徐、黄、吕、邱以及张廖简等十大宗亲会是桃园县地方派系势力的组织形式。

南北轮流执政

  桃园县闽、客籍人数相当,以往每逢选举,两区壁垒分明,竞争十分激烈,械斗时有发生。1950年,北区的徐崇德与南区的徐言竞选“县长”,这是一场典型的闽客大对决。为了多捞些选票,双方使出了各种手段。一些重病卧床多年的人,也被人用竹制米箩抬到投票所投票;有的人因为支持对象不同,家门口被人洒满冥纸,甚至发生了械斗事件。1954年的选举后,地方大老对两区日益尖锐的矛盾深感忧虑。两区大老经协商后,达成了一条不成文的“君子协定”:闽南籍、客家籍人士轮流担任“县长”,每人两届;“县长”如由闽南籍人士出任,“议长”就要由客家人担任,“副议长”则为闽南人,反之亦然。这一协定一直为桃园政界所遵守。

宗亲会瓜分资源

  客家人以团结著称,宗族观念深厚。宗亲会的支持是桃园县政治人物政治生涯的保证,人们对宗亲会的忠诚程度远远超过了对政党的忠诚程度,所以有人说,在桃园县有心从政的人,不仅要有钱,还要生对姓氏。

 

  刘氏宗亲会。势力范围主要在南区,组织庞大,能征惯战。刘氏宗亲会的著名人物就是1996年11月22日被刺身亡的桃园县“县长”刘邦友,他是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死于非命的“县长”。刘邦友于1977年当选“省议员”,后来连任三届,1989年当选桃园县“县长”。其施政作风强悍,常常在“县议会”与“议员”对骂。在任内,首创老人免费乘车、免费体检、甚至免费作白内障手术等福利政策,补助农民兴建水泥田埂,建立体育场、游泳池等等。在留下一连串政绩的同时,也留下了一大堆案子,在桃园地方检察署中,涉及他的案件一度有近10件,其中大多数牵涉到炒作土地,因此,有人猜测他被刺可能与土地弊案有关。尽管官司缠身,但凭着他的政绩,再加上宗亲会的支持,1993年他再度当选“县长”。刘邦友表面上是个性率直、喜怒形于色的人,便实际上为机敏,博闻强记,处理事件很少假手于人。他从不作不笔记,一些事情都记在脑子里,就是亲信,也不知道他的心事或秘密。警方在侦办刘邦友命案时,几乎找不到他留下的可以追查的线索,使得案子至今未能真相大白。刘邦友的叔叔刘兴善,是美国维吉利亚大学法学博士,曾任增额“立委”,形象、学养俱佳,是桃园县政界的“稀有动物”,1992年参选“立委”失利。刘氏宗亲会与黄氏宗亲会因刘邦友与黄木添竞争“县长”结怨甚深。刘邦友当选后,对黄氏宗亲会的“议员”一概敌视,凡是黄姓“议员”提出的各种建设议案,他多加刁难。在“县议员”选举中,刘邦邦友掌握的国民党桃园县党部对黄姓人士一律不予提名。1990年刘氏宗亲会分裂为两股势力,再加上刘兴善落选,刘邦友殒命,声势不如从前。

 

  吕氏宗亲会。吕姓的龙头是前“国大代表”吕河清,他在担任中坜“市长”时,奠定了吕家班的基础。1992年,在吕家班的支持下,吕新民和游正日双双上垒,当选“立委”。“省议员”吕进芳出身吕家班,1994年涉嫌卷入“省议会副议长”选举贿选案,1998年被判无罪。中坜“市长”方力修的岳家是吕姓,所以他也是吕氏宗亲会的支持人选。

 

  黄氏宗亲会。主要人物有黄主文、“省议员”黄木添等人。黄主文于1983年当选“立委”,1988年在“立法院”筹组“集思会”,是李登辉大战郝柏村的前锋。1998年2月,出任“内政部部长”。“省议员”黄木添是黄氏宗亲会的理事长。1993年因自行参选“县长”而被开除出国民党。1994年涉嫌卷入“省议会副议长”选举贿选案,后来被判无罪。黄氏宗亲会有一位著名女将黄玉娇。她是民进党内的前辈,1993年她自行参选“县长”,被开除出党。年近75岁的她在拉选票时走得比两个儿子还快。她的参选并未得到黄氏宗亲会的大力支持。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曾感叹说,阿娇姐的选票全靠两条腿跑出来的。1994年,为支持黄木添参选“省议员”,她退出选举。

 

  李氏宗亲会。代表人物有台湾省农田水利会会长李总集、前“监察委员”李诗益等人。李诗益任“省议员”时候,就与李登辉结下情谊,李登辉占据台湾最高领导地位后,休假时常到大溪李宅与李诗益谈天,李诗益也由此博得“李通天”的绰号。

 

  张廖简宗亲会。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的张廖、张简虽不同姓,但是同宗。张廖简宗亲会遍及台湾各县、市。桃园县的张廖简宗亲会在野意识浓厚,凝聚力强,难以为国民党收编。出自张廖简宗亲会的政治人物有民进党籍前“立委”张德铭、前“省议员”简锦益、民进党籍前“国大代表”张贵木等人。张廖简宗亲会曾先后推出张贵木、张胜勋与刘邦友角逐“县长”,均以些微票数落选。张贵木是“台独联盟”成员,他与张德铭两人因选举纠纷而与许信良的弟弟、前“立委”许国泰交恶,由于他的关系,张廖简宗亲会也介入了桃园县民进党内部的派系纷争,与彭氏宗亲会结盟,对抗许信良的派系势力。这几年,张廖简宗亲会支持张贵木选“县长”、“立委”,均遭失败,实力也损耗了不少。

 

  邱氏宗亲会。实力人物有“省议员”邱创良、民进党籍桃园县党部主任委员邱垂贞等人。两人虽属不同的政党,但往往步调一致。邱创良家族庞大,早期经营砂石业、建筑业,设立大潭开发关系企业,在黄主文的介绍下加入国民党。

世家子弟吴伯雄

  吴伯雄和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是桃园县出身的具全岛性知名度的政治人物。

 

  吴伯雄家族在吴氏宗亲会中颇具份量。吴伯雄家族除兴办桃园县客运公司、信东制药、新国民综合医院外,投资的新竹区中小企业银行是桃园、新竹、苗栗三县金融界的重镇。吴伯雄的祖父吴荣棣是前清秀才,育有八子。长子吴鸿森曾任“台湾省政府委员”、“国大代表”等职,是吴家走上政坛的第一人。次子吴鸿麒和三子吴鸿麟是孪生兄弟,吴鸿麒在“二·二八事件”中遇害。吴鸿麟和前苗栗县“县长”林为恭之妹林访兰结婚后,育有三男三女,吴伯雄排行老三。吴鸿麟原本主持中坜医院,后来在吴鸿森和林为恭的劝说下从政,历任桃园县“议会议长”、“县长”。他行事为人力求和谐圆满,在地方颇孚从望,南北轮流执政的构想即是由他与其他几位地方大老会商后提出的,虽然带有政治分赃的色彩,但也缓和了当时南北两区的冲突。他的座右铭是“过去的不悔,现在的不惧,未来的不忧”,在吴家的栽培下,吴伯雄28岁时就当选“省议员”,33岁当“县长”。1984年,他入“阁”担任“内政部部长”,时年45岁。但是此后,仕途越走越窄,接着担任“台北市市长”、“政务委员”,再回锅任“内政部部长”。1994年,第一次民选台湾省“省长”,这是吴伯雄梦想已久的职务,志在必得,不料遇上有李登辉撑腰的宋楚瑜,双方为争取党内提名争持不下,吴伯雄发誓,“即使剩下阿里山,也要参选。”然而局势对他非常不利,他到“省议会”找“省议员”拉选票时被挡在门外。在各方压力下,他黯然退选,一并辞去“内政部部长”职务。吴伯雄早年曾获蒋经国、谢东闵的赏识。1980年他因“中坜事件”辞去台湾省“烟酒专卖局局长”一职。1982年,蒋经国的一句“你玩够了没有”让他重返政界。有人分析,吴家很早和蒋家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关系,不免沾染了一些宫廷习气和做派,而李登辉就讨厌这种中国宫廷气息,对吴伯雄自然也就冷淡了。倘若蒋经国在世,吴伯雄的境遇会更好些。吴伯雄是客家人的重量级人士,为了安抚客家人,李登辉在“省长”选举后,延揽吴伯雄入“总统府”担任“秘书长”,后转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退职后,被聘为“总统府资政”。1999年,国民党推出连战参加2000年的“总统”选举,与李登辉分道扬镳的宋楚瑜坚持参选。吴伯雄希望作为“副总统”候选人与连战搭裆竞选,但没人理睬。有人想撮合他和往日的对手宋楚瑜联手,这个计划最终也成为泡影。

2008年05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在南京拜谒中山陵。在完成拜谒中山陵仪式后,挥毫题词“天下为公 人民最大”。

 “桃园帮”风流云散

  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原是国民党员,因在选举中没有被提名而退党,投身党外运动。在他手上,桃园县的党外势力发展壮大,形成了所谓的党外“桃园帮”,一度称雄于桃园县政坛,“桃园帮”鼎盛时期,战将如云。许信良麾下有黄玉娇、简锦益、林清松、张德铭、邱垂贞、吕秀莲、张贵木,等等。许信良于1977年当选桃园县“县长”,因声援高雄县“县长”余登发而被弹骇停职,流亡海外。他的弟弟许国泰接手“桃园帮”,由于许国泰经营不善,政治手腕不如他老哥高明,“桃园帮”在历次选举中,内讧连连,每一次选举,就分裂一次,走的人各个自立山头,“桃园帮”土崩瓦解。

1977年台湾县市长选举中,许信良自行参选桃园县长。由于中国国民党在桃园县长选举投票过程中被指控作票,引起中坜市市民愤怒,群众包围桃园县警察局中坜分局、捣毁并放火烧毁警察局,而警方发射催泪瓦斯以及开枪打死青年。圖爲1977年群眾包圍中壢警察分局,推倒分局長王善旺的座車。

  在北区,从“桃园帮”脱离出去的势力有“立委” 邱垂贞的邱派和桃园县“县长”吕秀莲的吕派。桃园县吕氏有两个支系,一个是“省议员”吕进芳一系,一个是吕秀莲一系,两个支系的祖先同是吕廷玉,于350年前渡海来台。吕秀莲,1944年出生,美国哈佛大学法学硕士,1979年参加党外运动,在“高雄事件”被捕。1992年当选“立委”。她是“台湾加入联合国”的积极鼓动者,1996年被李登辉聘为“总统府顾问”。1997年3月,因刘邦友被害,桃园县补办“县长”选举,吕秀莲竞选成功,8个月后,再度当选桃园县第十届“县长”,吕秀莲本身没有固定的派系班底,但是她有自己一批坚定的支持者,而且许信良的“许家班”和她的关系不错,给她不少帮助。

 

  在南区,“桃园帮”分裂为“许家班”、彭张派以及黄玉娇三股势力。“许家班”和彭张派是桃园县民进党的两大派系。“许家班”即许信良兄弟的人马。许信良早年时因“高雄事件”名噪一时,1987年偷渡返台,1992年当选民进党主席。在任期间,实施他的迈向执政的选举总路线构想,许信良以高超的政治手腕解决了民进党的派系分裂危机。他讲话爱信口开河,有一次他上酒家,“误入”有女士陪酒的餐厅,又碰上警察临检,“党主席上酒家”成为台湾的热点新闻,他不以为然,反而说“没上过酒家,不是男人”。他看似不拘小节,爱发豪言壮语,实际上他是一个精于谋略的政治赌徒,对选举已是中毒成精。1999年,他与陈水扁竞争民进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民进党中央瞩意于政治新星陈水扁,无奈之余,许信良只好脱党参选。在两岸问题上,他提出了“大胆西进”论,主张“面对开放中的大陆市场,台湾应抢占先机,早一步踏进并开发市场,并主导大陆经济转型,加速大陆的民主化”。此论一出,引起民进党内的轩然大波,遭到“新潮流系”和“台独联盟”的批判。1998年他将“三通”谈判论发展为全方位的谈判策略,认为,“台湾事实上拥有主权”,与大陆进行全方位的谈判,目的在于实现全方位的交往,从而和平演变大陆。

  彭张系的龙头老大是“省议员”彭添富和张贵木。彭、张二人和许国泰曾号称“桃园党外铁三角”,后来因选举纠葛分手,彭、张二人另组人马对抗“许家班”。1995年“立委”选举,前桃园地方检察署检察官彭绍瑾获民进党提名,当选“立委”成功,引起了未获提名的张贵木的不快,彭、张两人关系出现了裂缝。

  桃园县的地方派系生态与台北县一样,支离破碎,没有一个超越各乡、镇、市,影响扩及全县的大派系。宗亲会与政党的影响互相交会,党中有派,而派中有党,令人眼花缭乱。